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意在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睡眠。我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问题。“睡不着”是困扰睡眠的头号难题。排在“睡不着”后面的则分别是易醒、失眠、打鼾等。青少年、女性、老年人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有调查显示,近七成晚睡与手机有关。不少人喜欢在睡觉前刷刷视频,休闲放松一下。但德州市中医院脑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元民指出,这样会适得其反,影响入睡。
有科学研究证实,晚上过度使用手机,特别是睡觉之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因为手机的蓝光,会刺激人们的视神经,影响睡眠中枢,让大脑处于亢奋状态。对睡眠不太好的人,就更容易睡不着了。“长期睡眠不好会威胁身体健康,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心理疾病的风险。”李元民说。
如何改善睡眠质量?李元民建议,首先,睡前建议养成听舒缓音乐、泡脚、做瑜伽等让自己放松的习惯;避免在床上玩电子产品,包括玩手机等,睡前少做那些“烧脑”的事情,不要想太多操心的事或工作计划等,不要让大脑处于持续兴奋状态。其次,晚上应尽量在23点之前入睡,21点至23点是人体褪黑素分泌的高峰期,午睡一般要少于半小时。第三,尽量保证安静、黑暗、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第四,入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不看刺激恐怖的电影、电视,避免情绪出现剧烈波动,保证精神放松。第五,可以做“沉浸式运动”,具体方法为:平躺后闭上眼睛,停止思考,让头脑放空,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上,在呼与吸的过程中,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仔细感受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放松。
李元民提醒,治疗失眠有医学行业规范指南、成熟的诊疗技术,对经过非药物治疗不能改善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接受正规治疗。
中医认为“不寐”由多种因素引发
记者采访到德州市中医院脑病二科副主任医师、睡眠医师李娜,从中医的角度为被失眠困扰的患者答疑解惑。
失眠在中医上称为“不寐”。中医普遍认为不寐多由于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近年来,因不寐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遍布各个年龄段。在与其他医生沟通时,耳鼻喉、心内科、心理科等科室的医生也普遍反映,就诊患者中很多人存在不寐的情况。”李娜说,不寐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则彻夜不寐。
不寐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还威胁着身心健康。正因如此,李娜和科室专家结合中医药古籍和从医经验,总结出了中药、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多种中医方法可治疗失眠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刺激相应的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穴位也被称为耳穴。而在治疗不寐时,“耳穴压豆”正是运用了这种方法。“耳穴压豆治疗不寐选择的穴位为皮质下、交感、心、脾、肾、内分泌、神门,每次选2至3个穴位即可。” 李娜告诉记者,针刺治疗不寐的效果也十分显著。
除了上述治疗方式外,李娜还为广大市民朋友们带来了中药“茶剂”、中药足浴和穴位按摩。
在不寐的患者中,入睡难则需要疏肝,可用酸枣仁、佛手、炒麦芽、陈皮、百合、枸杞、玫瑰泡水饮用;容易醒则需要调脾,可用五指毛桃、桂圆、无花果、薏米、芡实、怀山干泡水饮用;睡不沉则需要补肾,可用黄精、桑葚、枸杞、茯苓、山药干泡水饮用;做梦多则需要养心,可用酸枣仁、茯苓、百合、莲子、人参泡水饮用。
足浴方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所用药方各不相同,需按照指定药方加水5000毫升浸泡3小时,大火煮沸,放至足浴桶中,水淹没足踝为上限,每晚一次,泡足30至40分钟,30日为一疗程。
此外,人体自带的“睡眠穴”包括百会、神门、三阴交等,睡前按揉5分钟,能够帮助改善睡眠。其中,百会穴在头顶,前发际正中直上五寸处,该穴有舒脑安神的作用;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该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该穴可调节肝脾肾三脏以助眠。
内容综合来自德州日报、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