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过敏性鼻炎困扰了7年之久的李女士,再次因“初秋”时的冷暖空气交接诱发病症,经德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中医药辩证治疗,鼻痒、喷嚏、流清涕等症状得到极大缓解。
说起患病原因,23岁的李女士也有些摸不到头脑,“起初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等症状时,我怀疑是感冒,但后来发现每年春季漫天柳絮,或是夏秋换季时,我的鼻子都特别不得劲,时常还会有鼻塞的情况出现,我才确定是‘过敏性鼻炎’。”李女士为此十分痛苦。8月29日,不堪其扰的李女士来到德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希望能通过中医药特色治疗,击退“鼻炎”、畅快呼吸。
科室主治医师宋玉红通过一系列检查,发现李女士鼻腔黏膜苍白,双侧下鼻甲肿胀,鼻道内有少许分泌物,辩证诊断为“肺气虚寒证”。宋玉红介绍,这种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中医称之为“鼻鼽”,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卫表不固,导致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结合李女士的体质及病症,宋玉红调配细辛、荆芥、人参、甘草等多种中药熬煮制成口服汤剂,叮嘱李女士每日一剂,再配合清淡饮食、规律作息,7日便可缓解症状。除此之外,宋玉红还选取白芷、川芎、细辛、辛夷四味中药,研磨成细末置于瓶内,利用外治法中的“嗅法”方便李女士可以时时嗅之,缓解不适症状。
“除中药治疗外,你也可以试试按摩疗法。”宋玉红手把手指导李女士用两手中指在鼻梁两侧轻揉,经过约20—30次左右的按摩,李女士顿觉鼻塞情况缓和许多。“你也可以用手掌心按摩面部及颈后、枕部皮肤,每次10至15分钟;或者每晚睡觉前,按摩足底涌泉穴,并辅以按摩两侧足三里、三阴交等,效果更好。”将宋玉红说的方法认真记录下来后,李女士满意地离开医院。
“鼻鼽分为三类,分别为肺虚不固鼻窍感寒证、肺脾气虚鼻窍失养型、肾阳亏虚鼻窍失温症。”宋玉红表示,这种病症可常年发病,也可呈季节性发作,早期诊断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和转归有重要意义。说起“鼻鼽”的治疗方法,宋玉红指出,除中药汤剂调理及按摩疗法外,也可用针灸疗法、穴位敷贴等中医技法疏通经络,使气血流通,鼻腔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宋玉红提醒“鼻鼽”患者,日常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勤开窗通风,外出戴口罩,避免或减少粉尘、花粉等刺激;有过敏史的患者,要避免接触或进食易引起机体过敏反应之物等;注意锻炼,强身健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专家简介
宋玉红
主治医师。对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进行耳鼻咽喉内镜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对突聋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转自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