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平衡膳食准则
准则.01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谷类包括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燕麦等。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类、薯类(红薯、马铃薯、山药、芋头等)、蔬菜水果、鱼禽蛋奶和豆类。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每天碳水化合物供能占50%-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
准则.02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健康成人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²)应在18.5-23.9kg/m²之间,体重过轻过重都是不健康的。
食不过量,我国成年人低身体活动水平者每天能量需要量男性为2250kcal,女性为1800kcal。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需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如快速步行、跳舞、游泳等,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步行最好达到6000步。
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打网球、快速蹬车等,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准则.03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如深绿色的菠菜、油菜,橘红色的胡萝卜、西红柿等,紫色的紫甘蓝、红苋菜等,应占全天蔬菜的1/2。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会丢失部分营养物质,因此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纯牛奶、酸奶、奶酪、羊奶等,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
经常吃全谷物和大豆制品(豆浆、豆腐、香干、腐竹等),适量吃坚果。
准则.04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
每周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每天一个全蛋即可满足),畜禽肉300-500g,少吃深加工肉制品,如火腿肠、腊肉等。
鸡蛋营养丰富,蛋黄是营养集中部位,吃蛋不弃蛋黄。
准则.05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是目前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相当于花生油35毫升左右。
添加糖是人工加入食品中的糖,常用的白砂糖、冰糖、红糖都是添加糖。过多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的风险,因此应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准则.06
规律进餐,定量饮水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早餐提供全天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 30%-35%。定时定量,规律进餐,不漏餐,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
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人每天饮7-8杯水,相当于男性每天喝水1700ml,女性每天喝水1500ml,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准则.07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食物是人类获取营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健康膳食规划。
加工食品在膳食中比例日渐增大,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和配料表,慎选高油、高糖、高盐食品,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学习不同烹饪方法,多用蒸、煮、炒,少用煎、烤、炸,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在外就餐,按需购买,注意适宜份量和荤素搭配,不忘适量与平衡。
准则.08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