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科学预防近视?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后该怎么办?就此,记者采访了德州市中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刘杰。
近视低龄化 抓住防控黄金期
今年,8岁的彤彤时常告诉父母,自己上课时看黑板越来越费劲,成绩也下降了。趁着暑假,父母赶紧带她到德州市中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彤彤近视伴有散光,散瞳验光结果显示近视100度,裸眼视力0.6,眼睛调节能力差。
“以前来就诊的多是斜视和弱视患儿,但近几年近视患儿日益增加,如今已经达到就诊患儿的一半。”刘杰说,这种“改变”主要随着电子产品日益普及,儿童和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过快、过早的消耗了儿童远视储备量,导致近视过早地发生在学龄前或者在低学龄时段。
刘杰提醒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视力情况,出现近视后要及时治疗,抓住12岁以前的近视防控黄金期,以免耽误治疗。
营造良好用眼环境 保护眼部健康
近视可防可控不可逆,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现在很多家长一回到家就开始玩手机、看电视,这不仅对自己的眼睛健康不利,也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认为父母可以做的事他们也能做,这种情况在因近视就诊的孩子中经常会出现。”刘杰表示,首先,父母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给孩子做榜样,不要在家里长时间看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注重言传身教。
此外,家长还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用眼环境,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电视机与沙发之间的距离要超过3米,防止看电视时距离过近;学习用的桌椅要与孩子的身高相匹配,可以选择能够调整高度的桌椅,便于适应孩子不断变化的需求。孩子学习的房间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培养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多到户外运动,让孩子“目”浴阳光,维护眼球内部的压力和液体平衡,促进眼健康。
如何尽早发现孩子的近视问题?刘杰提醒,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注意观察他们是否看远处时看不清楚、经常眯眼睛看东西、喜欢揉眼睛、坐着看东西时姿势不端正等。出现这些问题时,应提高警惕,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正规医学检查,若是出现了视力下降等,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干预。
延缓发展速度 预防高度近视
有数据统计显示,大约10%的近视患者属于高度近视,即近视600度以上,这也是眼科医生尤为重视的一类群体。因为高度近视人群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眼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些并发症会严重损害视力甚至致盲。
刘杰建议,高度近视人群应每年到医院做眼部检查,尤其要注意做散瞳检查眼底,看看眼底是否存在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变性等病变,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采用及时、适宜的防控干预手段,能够推迟近视发病年龄,控制近视进展速度,减少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引起的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
家长具体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刘杰从以下几方面给出建议:首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不要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多进行远眺训练等可以缓解眼疲劳;其次少吃甜食、油炸食品;第三是定期到医院检查孩子眼轴长度、屈光状态等是否存在异常,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佩戴合适的眼镜;第四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眼部穴位的按摩,如于氏护眼操等。
(转自德州日报)
专家简介
刘杰,主治医师,研究生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跟从国家名老中医郭承伟教授学习 。北京眼科学会会员,德州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眼科专科委员会委员。
擅长使用中医整体辩证及针灸,治疗眼科临床常见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术等方式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翼状胬肉、眼睑疾患,泪道疾患等。运用小儿推拿技术治疗青少年近视、弱视等有深入研究,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