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出台纲领性文件,召开全国性中医药工作会议,明确中医药工作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中医药事业迎着改革的春风,开启了振兴发展的新模式。
奋斗在国家卫生事业岗位上的共产党人始终铭记党和国家曾对中医药提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团结中西医”“中西医合作”“中西医结合”等,面对中医发展窘境,他们积极反思问题,探索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977年,江一真任卫生部部长后开始进行整合清查工作,着手制定卫生工作的发展与规划,他针对当时普遍不重视中医药工作的现象,呼吁加强中医药工作,推动中医药发展。1978年,崔月犁到卫生部工作,先后任卫生部副部长、部长,他在深入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广大农村以及各中医医院、中医学院和少数民族医院调查研究后,得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事业不能没有中医”的结论。
1978年8月,经过深入调研和缜密研讨,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报送《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发展形势的严峻,深入剖析中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8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1978年9月,党中央〔1978〕56号文件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邓小平同志在批示中指出:“这个问题应该重视,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
1982年4月,湘江畔,烟雨茫茫,湖南衡阳迎来了彪炳中医药史册的高光时刻,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所以又称“衡阳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由卫生部组织召开的全国性中医药工作会议,对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衡阳会议后,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加强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中医科工作、加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发展中医教育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号角全面吹响,中医药事业进入了高歌猛进的新时期,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卫东课题组整理
转自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