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德州市中医院发布冬病夏治“三伏贴”开贴的消息,医院治未病科的咨询电话便一直响个不停。“今年医院除固本培元贴外,还将于7月11日在东院区门诊大厅组织大型现场贴敷。”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张佩介绍,随着“三伏贴”的逐渐普及,前来贴敷的市民逐年递增,医生收到的反馈和好评也越来越多。但是,“三伏贴”并不适合所有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贴敷。
“我之前稍微一动就会大汗淋漓,全身冒冷汗、乏力、气短,即使是在夏天,也特别怕风、怕冷。”45岁的乔阿姨是“三伏贴”的忠实粉丝,自打去年亲身体验一次后,便对“三伏贴”的疗效赞不绝口,早在上个月便一直关注着。38岁的林女士近年来饱受慢性腹泻困扰,且阳虚怕冷多年,在中医院贴敷后,吃生冷东西不再像以往一样容易腹泻,免疫力低下的症状也有了明显改善。
除老朋友的预约电话外,科室也接到许多想尝试一下的新朋友的电话。“三伏贴运用的是什么治疗原理?”“伏前加强、初伏、中伏……究竟哪个时段贴效果最好?”“贴敷穴位是否有讲究?”是被咨询最多的三个问题。
“‘三伏贴’是将辛温发散的中药粉调成膏、丹、丸、饼、泥等剂型,在三伏天贴敷于与病情相应的穴位。”张佩介绍,每年七月、八月都是穴位贴敷的好时机,此时“冬病”处于缓解期或相对稳定期,而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期,通过中药、经络穴位协同作用于特定穴位的刺激,以达到温阳祛寒、扶正祛邪的功效,从根本上治疗身体内因寒凉诱发的症状。
张佩表示,“三伏贴”从伏前加强日期开始贴敷,直到末伏结束,是一个完整的疗程。“头伏至末伏的贴敷,主要是为了达到清肃肺气、补肾健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但伏前加强贴的选穴位置与三伏贴略有不同,以温肾阳为主。如果有时间,尽量不要错过伏前加强贴。”张佩说。
“三伏贴”的具体贴敷时间要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确定,一般为成人4个小时以内、儿童不得超过2个小时。“如患者自觉贴药处有明显烧灼、刺痛等不适感,就要立即取下。”张佩建议广大市民尽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三伏贴治疗,严格辨证、辨病,取穴才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或保健效果,盲目贴敷不但有可能耽误治疗,还有造成皮肤灼伤等损害的可能。
转自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