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章(1870—1944),字芸衫,又名毓增,山东齐河县孙耿人,幼年入塾,成绩优异,清光绪辛丑中举,丁未年举贡会考,到乙等以监大使,放浙江歙县屯溪提销局委员,宣统二年任齐河县全学所总董。民国初,历任山东省财政委员,南路湖田局长,济南道尹秘书,省会警察厅秘书,济南晨光报编辑,民国22年《齐河县志》分编编辑等职,创办山东国医专科学校,开山东省中医教育之先河,是近代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事活动家和中医教育家。
郝氏博学多才,能文善辩,民国十八年(1929)南京政府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的决议案,激起全国中医界的抗议,郝氏毅然挺身而出,代表山东中医药界赴南京请愿,后与北京代表施今墨,武汉代表南崇望王人,代表全国中医药界晋见最高法院长于右任,教育总长朱家骅,中央国医馆长焦易堂,迫使南京政府撤销“废止旧医”的决议案,改组中央国医馆,郝芸衫被补为中央国医馆委员。据此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冯玉祥等八十一名国民党代表在五全大会上联名提出“政府对于中西医应平等待遇的提案”。民国二十五年(1936)国民党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全国各地五十三个中医药团体纷纷派代表齐集南京市中医分会会师请愿,公推郝芸衫等七人(另有上海代表唐吉父、杭州代表祝敬铭、江西代表吴琢之,湖南代表吴汉仙、广东代表方东溥)向国民党三中全会大会主席团,递交请愿书,再次获得胜利。
郝氏深知欲从根本上消除歧视中医,就必须提高中医队伍的业务素质。欲使中医学术发扬光大,就必须发展中医的教育事业。有感于此,郝氏即投身于中医的教育事业,民国二十三(1934)年,他联合当时济南中医药界著名人士张汉臣等,倡导筹办国医学校。经一年多的筹备,于次年九月。“私立山东国医专科学校”在舜皇庙正式成立,同时还创办“国医慈善医院”为该校教学医院,郝芸杉任校长及院长,亲自编写国文教材并登台授课。为了教学需要,他与刘仲华捐献出几百部中医药典籍,其中有宋版、明版的珍本,秘本或孤本。该校学制四年,首届招生70名,次年又招生80名,并在齐河郎庄办了一所国医专科学校分校(预科班),由华焕亭任校长,首届招生50余名。正当该校方兴之际,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战。郝氏组织师生成立救济医院,为抗战伤病员和难民免费救治,并动员部分学员奔赴解放区,其中不少人成为解放区的医疗骨干。同年11月,济南沦陷,学校被迫停办。
郝氏崇尚徐灵胎对徐氏《慎疾刍言》一书,尤为服膺,曾参以已验详加考订。每篇之末附加按语,于民国十八年十月付梓刊行。精心研究祖国医学,尽力实践,颇有造诣,论著有《扁鹊仓公学术异同论》、《伤寒论注释》、《祭医圣文》、《国医专科学校歌》等。
1944年6月,国医慈善医院张敬轩医师被日寇扣押,郝氏不顾盛夏酷暑高温气候,四处奔波设法营救,不幸中暑病逝。
(郭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