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肌肉拉伤后,明明已经养好了伤,却依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灵活自如地使用,家住德城区的张先生为此感到困感。2个月前,在一次羽毛球运动中,张先生不小心拉伤了手臂肌肉,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养,完全没有了不适感,但从前能轻易提起20公斤重物的手臂如今提5公斤就感到酸痛不已,去医院检查、拍片也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
前不久,经朋友推荐,张先生到德州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主管治疗师崔国良称,张先生需要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才能让肢体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
“像张先生这种运动损伤后看似痊愈,但总感觉有'后遗症'的患者不少。”崔国良说,虽然拍片、检查结果都显示没有病变,但他们的共同表现就是原本能够从事的活动如今难以做到。例如手指不小心戳到后,虽然几天后不疼了,但原本写1000字都不感到累,如今写上100多字手指就有酸痛感;脚踝扭伤后通过静养,没有了疼痛感,但做蹲起动作时依然感到吃力....这同样都属于肢体没有完全康复的表现。
崔国良介绍,运动损伤后并不是“不疼了”就没有问题了,肌肉力量恢复不到位容易引发很多后续问题。“比如有的患者习惯性扭脚,普通人能够轻松完成的动作,他却总是扭伤脚踝,老百姓描述这样的症状为‘筋长了’,但其实也是肌肉力量不够或韧带保护程度不够的一种表现。”崔国良说,人体的关节由肌肉和韧带包裹着,肌肉与韧带力量不够时“包不住”关节,就会导致习惯性扭脚等问题。还有的病人会出现一种现象,休息时受伤的部位没事,只要一用就会肿胀,这主要是由于受伤部位血液循环差造成的,这种局部血液循环的动力就是肌肉收缩。
在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通过科学的康复评定确定这类患者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疗效显著,一般患者一周左右即可以感受到改善效果。
但肌肉力量的恢复过程存在着平台期。平台期并不是没有疗效,而是身体正在适应训练的过程。针对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不能全靠医生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要坚持训练,因此患者千万不要因暂时没有看到效果就气馁,持之以恒才能见到疗效。让受伤的机体真正康复,才能保证以后不会反复发作。
专家简介
崔国良
主管治疗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 2016年6月获得美国MKT运动机能贴布level1、level2资格证书。2016年11月参加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举办的第一届第二期关节障碍技术培训班,通过考核,获得证书。2017年6月获得美国SFMA(选择性动作评估)初级认证。兼职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技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肌筋膜骨关节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骨科疾病及骨折术后的康复评定与治疗,运动损伤及急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康复评定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