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14年12月13日下午3:00
地 点:西院区五楼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秦俊岭、李勇、王禹增、李明、曹旺波、李成伟、林丽、周仁杰
会议内容:
张某,老年女性,65岁。2013年06月24日首诊。
主诉: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月,加重1周。
病史:患者自诉近1月来发作性左胸疼痛,活动后加重一周,未有后背部放射痛,疼痛加重时可有出汗、胸闷症状,夜间无憋醒,可平卧入眠,平时无心慌,不咳嗽,纳一般,寐可,大便一日1~2次,舌红,苔白厚,脉滑。2013年4月29日检查示心电图大致正常。心脏彩超:室间隔偏厚,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甘油三酯2.03 mmol/L。有高血压结肠炎病史。
诊断:胸痹心痛--痰浊痹阻。
治则:豁痰泄浊,理气活血,宣痹止痛。
处方:瓜蒌20克,薤白12克,丹参20克,檀香10克,砂仁10克,佛手12克,娑罗子10克,川芎12克,枳壳12克,当归12克,麦冬12克,木香6克,炒白术20克,元胡20克,甘草6克。
2013年07月01日二诊:患者药后症减,仍有胸骨后疼痛,但自觉发作时疼痛程度较前减轻,仍活动后症状加重,大便一日一次,舌红苔白腻,脉滑。复查心脏彩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肺动脉瓣反流。胸片:双肺纹理增多,轻度主动脉型心脏。
处方:上方去佛手,加青陈皮各10克,黄芩10克。
2013年07月08日三诊:患者服药后无明显不适,疼痛减轻,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腻,脉滑。
处方:党参12克,法半夏15克,炒白术20克,云苓20克,山药20克,瓜蒌20克,薤白12克,丹参20克,川芎12克,红花10克,青陈皮10克,檀香10克,娑罗子10克,元胡20克,木香6克。
2013年07月22日再诊:患者诉胸痛症状减轻,简单活动后无疼痛加重情况,夜间无胸闷发作,但近几日觉偶有反酸,无恶心呕吐,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滑。
处方:砂仁10克,法半夏15克,炒白术20克,云苓20克,山药20克,瓜蒌20克,薤白12克,丹参20克,川芎12克,红花10克,檀香10克,元胡20克,木香6克,甘草6克,玫瑰花10克,干姜5克,大枣5克。
2013年07月29日复诊:患者诉药后未再有反酸情况,纳可,近几日睡眠差,易醒,余无不适,大便2日一次,舌淡红苔薄,脉滑。
处方:炒薏仁20克,干姜5克,党参12克,法半夏15克,炒白术20克,云苓20克,山药20克,瓜蒌20克,薤白12克,丹参20克,川芎12克,红花10克,陈皮10克,檀香10克,元胡20克,木香6克,甘草6克。
之后患者胸痛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亦明显减少,守上方做丸药继服。效果良好。
胸痹的原因很多,本证主要是与痰浊痹阻,痰浊为脏腑虚损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其中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脾虚失运,水谷肥甘之物无以化生气血精微,则痰浊内生。脾之健运根于肾之温养,肾虚及脾,或脾脏本虚,均可使健运失司,痰浊内生。阻于胸中,不通则痛,可出现胸部疼痛。因此治疗上以豁痰泄浊为主,并适当加以理气活血药物。使气机得以宣通,亦可减轻疼痛。在选方上,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其中,瓜蒌薤白为化痰通阳,行气止痛要药,檀香、木香、枳壳芳香理气宽胸,炒白术健脾,砂仁醒脾,丹参、川芎、元胡活血止痛。
(责任编辑:admin)